2025年4月25日,印巴局势因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恐怖袭击而急剧升温。4月22日,26名游客在帕哈勒加姆遇袭身亡,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,指责其支持跨境恐怖主义,并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报复措施,包括暂停《印度河水条约》和关闭与巴基斯坦的陆路边境。面对这一紧张局势,美国迅速表态支持印度,引发广泛关注。美为何如此迅速站队印度?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。
首先,地缘政治是美国支持印度的核心考量。印度作为南亚大国,是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重要棋子。近年来,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,持续拉拢印度,试图将其打造为地区制衡力量。2025年4月24日,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·布鲁斯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“美国与印度站在一起,强烈谴责所有恐怖主义行为”,这不仅是对印度反恐立场的支持,也是对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再确认。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近年来因国内政局不稳及与塔利班的复杂关系,与美国关系疏远。美国此举显然是在印巴之间选择了更符合其战略利益的一方。
其次,美国对巴基斯坦的不满由来已久。长期以来,美国指责巴基斯坦为激进组织提供庇护,尤其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,巴基斯坦被认为支持反印武装。帕哈勒加姆袭击后,印度警方称袭击者中两人为巴基斯坦公民,并将其与巴基斯坦的拉什卡尔-塔伊巴组织联系起来。尽管巴基斯坦否认指控,但美国显然更倾向于印度的叙事。历史上,美国曾因2008年孟买袭击事件对巴基斯坦施压,此次迅速站队印度,也是对巴基斯坦长期“反恐不力”的再次警告。
此外,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不可忽视。2025年正值特朗普政府执政,其“美国优先”政策下,对外事务常以强硬姿态示人。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态“美国坚定支持印度反恐”,这不仅迎合了国内反恐议题,也为美印关系加分,进一步巩固了印度作为美国盟友的地位。
然而,美国的站队也可能加剧印巴冲突风险。巴基斯坦已警告,印度若切断水资源将视为“战争行为”,局势恐进一步恶化。美国虽未直接介入,但其偏向性立场可能让巴基斯坦感到孤立,进而寻求其他大国的支持,如中国或俄罗斯,这无疑会使南亚局势更复杂。
综上,美国迅速为印度站台,既是战略利益使然,也是对巴基斯坦政策的不满体现。但这种单边支持可能并非长久之计,印巴核武对峙的背景下,国际社会更需冷静斡旋,而非火上浇油。